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运营推广
网站优化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时间:2025-07-05 07:21:53编辑:高出一籌網浏览(51)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消費者“債務重組”的風險提示》,提醒廣大群眾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認清債務重組的本質及其背後隱藏的風險,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所謂債務重組的運作模式為,由貸款中介提供墊資,清償客戶原本的高息網貸、信用卡貸款等,這些貸款的年化利率通常在15%至24%。隨後,貸款中介會協助客戶申請低息銀行貸款,年化利率一般在3%至4%,用以歸還貸款中介的墊資,從而幫助客戶以低息貸款替換高息貸款。
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美好。記者調研發現,在債務重組過程中,貸款中介常設下種種陷阱,如騙取高額服務費、以債務重組為幌子發放高利貸、泄露個人信息等,消費者可能因此麵臨違約違法風險。
高額收費
“債務重組是非常有效地解決債務問題的方法。比如,小王當前背負總計80萬元網貸、信用卡債務,采用等額本息方式還款,每月需償還4萬元至5萬元,麵臨較大還款壓力。公司可以提供墊資服務,幫小王還清所有債務,並養護他的征信3至6個月,中間不需要他還款。養好征信後,我們將幫助小王申請低息銀行貸款,年化利率在3%左右,貸款金額根據他的需求而定,最多可申請100萬元。小王用這筆貸款歸還公司的墊資,同時他的還款壓力也將大幅減輕。”一位昵稱為“北京中企世紀”的用戶在社交平台上如此宣傳。
所謂養護征信,即在養護期間,降低客戶信用卡使用頻率,減少征信查詢次數、小額貸款筆數等,以提高客戶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成功率,主要針對以貸養貸的客戶,且不同客戶的征信養護期限不同。
債務重組是否真的可以用低息貸款替換高息貸款,減輕債務人還款壓力?記者調研了解到,在此過程中,貸款中介設下陷阱騙取高額服務費的案例並不少見。
“之前我接到某貸款中介‘好心人’的電話,要為我提供債務重組服務,他們起初聲稱僅收取1%的費用,以低價誘騙我進行麵談。到現場後,貸款中介卻說我每月還需支付擔保費等額外費用,並挑剔我的各種資質問題,最終服務費率竟高達15%。”成都的白領萬語表示。據記者了解,這種以低價為誘餌吸引客戶麵談,隨後巧立名目增加收費,甚至大幅抬高價格的行為屢見不鮮。
貸款中介在提供債務重組服務時,一般會收取兩項費用:一是在墊資前預先收取墊資費,市場上此類費率普遍為6%;二是在成功幫助客戶獲得貸款後,加收一筆服務費,費率根據客戶的風險評估情況而定,大多在8%至15%。那麽,在整個債務重組過程中,客戶需要向貸款中介支付多少費用呢?
以北京的小吳為例,其背負30萬元網貸,貸款中介墊資助其還清所有債務,前提是小吳需按6%的比例交納墊資費1.8萬元。之後,貸款中介幫助小吳養護征信6個月。假設6個月後,在貸款中介幫助下,小吳在銀行成功申請到30萬元貸款,他還需按照15%的費率向貸款中介支付4.5萬元服務費。因此,整個流程中,貸款中介總計收取的費用高達6.3萬元。
此外,征信養護期也大有文章。一般來說,貸款中介幫客戶結清債務需要1個月到1個半月時間,而一些不法貸款中介以征信養護為由,故意將債務清償周期拉長至3到6個月,從第1個月起就要按照6%的比例收取墊資費。假設債務清償周期為6個月,累計下來,墊資費率高達36%。
盡管費用不菲,但仍有客戶選擇債務重組。一位浙江網友解釋道:“我清楚債務重組會大幅增加負債規模,但目前的高息負債壓得我實在喘不過氣來,隻能選擇用時間換取空間。”
風險重重
除了收取高昂費用,部分貸款中介還以債務重組為幌子發放高利貸。據記者了解,在債務重組流程中,一些不法貸款中介會收取高額墊資費,他們打著債務重組的幌子,實質從事高利貸業務。“先前,一位貸款中介主動聯係我,提出協助進行債務重組,並對我的資質進行了評估。他承諾在我還清舊貸並維護征信記錄6個月後,能成功幫我從銀行申請到低息貸款。為此,我按照36%的費率支付了墊資費。然而,當我按照他的指導完成舊貸清償與6個月的征信養護後,這位貸款中介卻以政策變動為由,告知我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並要求我歸還本金,而貸款中介已收取的利息則不予退還。”來自北京的安可說,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但是貸款中介在初步審核資質時,掌握了他的工作單位、住址等個人信息,甚至拷貝了他的通訊錄。“貸款中介威脅說,如果我不還錢,就會到我的工作單位滋事,或者給我的親友打電話,這讓我備受困擾。”安可說。
事實上,有穩定工作的客戶,如國企、央企員工,事業單位人員,醫護人員,教育工作者等,更容易被這類貸款中介找上門,因為這些客戶在麵對貸款中介的威脅時更容易受製,通常會盡力籌措資金償還貸款。
債務重組過程中潛藏著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關於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消費者“債務重組”的風險提示》稱,由於消費者在選擇貸款中介幫助貸款或提供墊資時,需將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家庭成員信息、財產信息等提供給對方。部分貸款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者為牟取非法利益,可能造成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出售,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此外,債務重組還存在違約違法風險。消費者與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會明確約定貸款用途,借新還舊、提供高息墊資均涉及“倒貸”,消費者未按合同約定使用貸款,將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銀行要求提前還貸,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如果配合不法貸款中介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通過編造理由、使用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獲取貸款資格,此行為涉嫌騙取銀行貸款,消費者可能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增強防範意識
部分客戶僅僅是向貸款中介谘詢相關信息,並未打算采取實質行動。即便如此,其中也潛藏著風險。通常因貸款審批而進行的征信查詢次數會直接影響銀行的貸款意願,若客戶的征信查詢次數過多,會成為銀行審批貸款時的負麵考量因素。
具體來看,貸款中介的做法無非是將客戶的個人情況與多家銀行的審批條件進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則協助客戶進行債務重組。然而,在此過程中,客戶的征信查詢次數會急劇增多。若匹配不成功,雖然貸款中介不會收取費用,看似客戶沒有遭受損失,但增加的征信查詢次數會降低銀行對該客戶的貸款意願。
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群眾,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債務重組可能帶來的風險,切實增強防範意識。確有融資需求的,請向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谘詢,依據貸款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保護自身權益。
第一,警惕不法貸款中介的虛假宣傳和誘導。充分認識違規“倒貸”的風險和危害,警惕不法貸款中介隱瞞不利信息、隻談誘人條件的虛假宣傳和誤導,切勿盲目相信陌生來電、短信、廣告傳單、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債務重組、債務優化、免抵押擔保等貸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關陷阱。
第二,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辦理業務。不法貸款中介並非依法取得金融許可證的持牌金融機構,其從事的中介活動主要是了解貸款需求、編製材料、申請貸款的居間行為,並非貸款合同當事方。建議消費者合理評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做好收支籌劃,通過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符合條件的可以積極申請無還本續貸,並按照約定用途使用貸款,避免挪作他用,產生違約責任,影響個人征信,甚至承擔刑事責任。如對相關業務存在疑問,可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網站公布的熱線等進行谘詢核實。
第三,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件、銀行卡、金融賬戶等,不輕易委托他人代為辦理相關手續,避免個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買賣,以防個人財產遭受損失。如發現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注意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相关文章
- 廣東:支持深交所發展綠色債券 推進大灣區“一票式”聯程客運
- 和治友德周年慶典國醫大師張大寧談中醫抗疫
- 情報嚴重失誤!《紐約時報》披露美軍空襲機密文件
- 金訶藏藥:青海藏醫院擔負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劑學技術性傳承基地”通過工程驗收
- 嘉獎令丨2022年度綠之韻營銷推廣菁英度假旅遊獎勵Ⅱ
- 超級溫柔的神仙句子,關於愛情的經典勵誌絕絕子語錄
- 東北礦泉水一晃秒變沙冰 這就是北方冬天的魔法嗎?原理揭秘
- 轉手價格飆到萬元 央視評玲娜貝兒玩偶被炒至天價:並非真正的稀缺產品
- 雙迪晶泰連續7年滿分通過205次國家機構考評
- 3·15質在每一天 雙迪:向“假”say no!
- 國家藥監局提醒:小金盾不是兒童化妝品質量認證標誌
- 康婷:高擎品質之幟,助推公司高質量發展
- 受“雷伊”減弱後環流影響,20-21日深圳有中到大雨
- 首創書城與民俗館相結合模式 “灣區之眼”將成為大灣區文化地標
- 蘇州高新區總工會、區台辦親臨綠葉子調查
- 曆時4年多 行程5萬公裏 淮陰警方破獲特大傳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