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是什麽意思呢【名媛是什麽意思】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名媛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名媛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也不知道誰給編排的,非說北京百子灣的名媛聚集區。有的還得再加個字,“假”名媛聚集區。好幾個人問過我是不是這情況,房子會不會因此而不保值。我都不知道說什麽好,索不回答。
一、
其實我對“名媛”這個詞就挺不認可的,或者說不認可現在的這個含義吧。如果是在民國,那這個詞好像還好點兒。現在說這個詞感覺有點兒女騙子的感覺了,仙人跳。
其實就算是在民國,這個詞也是“交際花”的意思,和大家閨秀或社會名流是兩碼事兒。比如誰可以稱作名媛啊?那肯定是蝴蝶、周旋、阮玲玉等電影明星,陸小曼也可以算,名噪一時的交際場花魁。
但如果稱林徽因是名媛的話,總覺得有點兒不太尊重。雖然冰心等人很看不上她,但大多數人見到林徽因還是要稱作“先生”的,以示尊敬。
而還有名門女子呢,比如著名的“九如巷張家四才女”,怎麽也不能說是名媛吧?再就別說宋氏三姐妹了,名氣再大有敢說是名媛的嗎?
趙四小姐可以稱作名媛,確實做事有些大膽,當然人家那也算是真愛,否則不可能放棄優厚的自由生活,終身陪伴張六公子。
所以名媛在當年就不是什麽太高雅的稱呼,帶有調侃的意思。前些年據說有個紀錄片,采訪到某民國大佬的夫人。見到老太太衣著得體和高雅的舉動,記者脫口而出的誇獎:您當年一定是名媛吧?結果老太太勃然大怒,誰是名媛?你才是名媛呢,你們全家都是名媛!
現在的名媛也有交際花的感覺吧,穿梭於各種名利場,左右逢源見風使舵。說是釣凱子不合適,但也算是利用男人來獲取利益吧,總之是社交高手。
但這詞兒有點兒被用濫了,尤其是網絡上的這些,有沒有名的都敢叫,是不是媛的反正有特效。在折騰下去感覺就跟“小姐”這個詞兒差不多了,從挺高大上的變成不敢輕易使用的特指用語了。
二、
我第一次見識到名媛還是很多年前了,工體附近的某個會所裏。本來就是普通的飯局,結果某人一下子招來了一堆花枝招展的女孩兒。
我知道她們經常在夜店裏玩兒,但沒想到也趕飯局。朋友的介紹中就用了名媛這個詞,弄得我還挺不理解的。但想了半天似乎也沒別的能代替,總不能叫小姐吧,叫陪酒的就更不合適了。
酒桌上我第一次聽到了“外圍”這個詞,隻不過那會兒還沒有“外圍女”的概念。外圍也不算貶義,她們自稱的時候還有自嘲的意思,沒有其他的特殊含義。指的就是夢想進入影視娛樂核心圈子但沒進去,隻好在核心圈之外跟著起哄或等待機會的。相當於是職場小白,剛進場沒經驗缺人提攜的。
我當時還傻不嗬嗬的問朋友這些女孩兒要錢不?回答說不要,人家就是想結識人脈混跡富豪圈子,吃吃喝喝而已。要錢的話就顯得檔次低了,很多連禮物都不輕易要,更別提別的了。
我說怎麽沒人搭理我呢,一看就不像有錢有權的。都是人精兒,人家得看準了才下鉤兒呢。
到最後我隻能當司機送人家回家,當時這些女孩兒們都住在農展館朝陽公園附近,幾乎都是那些公寓。開始弄得我想不明白,都哪兒來的這麽多錢租豪宅啊?後來才知道都是那會兒就是拚團了,好幾個人合租一套房,衣服首飾也都共享,這樣能節省不少的生活成本。而且人家最主要的是交流各種聚會信息,這是花錢都買不來的情報,沒信息上哪兒找土豪去?
所以傳說現在的名媛都紮堆兒住在某幾個小區也有可能,就跟各行業都願意往一塊兒湊都一樣,便於同行交流。而且也能相互傳播經驗什麽的,促進行業發展。
三、
另外傳說有紮堆兒住在某豪宅小區裏也有可能,但這就不是那些拚團的名媛了,而是真正的交際高手。女人組局從來都比男人有優勢,更能在飯桌上活躍氣氛,給各方找出能合作的契機。
其實做這種組局的事兒本無所謂名媛,隻要是有人脈懂關係就行。比如王林大師,那就是絕對的局中高手。別以為那些大佬們都喜歡看變蛇,誰都不傻,都知道這不過是個江湖戲法兒,是幌子而已。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王大師的人脈,能把三教九流朝堂江湖的人都聚到他的別墅裏,讓大家互通有無,談成了交易自然不會虧了大師。
古今中外做各種交易的牛叉任務其實都是源於關係,也就是源於資源和信息的溝通。比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那就是絕對的關係高手。不僅在美國兩黨和各個財閥基金會之間廣布關係網,而且還同軍火商、中東以及歐亞各國保持著密切關係,所以他才能縱橫捭闔,為了美國的利益組合各種資源。
很多人都以為全世界隻有中國人最講關係,其實全世界都一樣。人類是群居動物,隻要是聚集就會產生關係,尤其越高端的圈子越封閉,沒有關係什麽也幹不成。想想華爾街為什麽連打雜兒的恨不得都是名校畢業啊,就因為方便和精英階層打交道,畢竟校友多,否則拉不上關係。
北京的關係氣氛不是很濃,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用不上關係,隻遵守規則就行。我們生活在生人社會裏,規矩是為我們而製定的,也就沒必要靠關係,找到關係也沒什麽用,實在沒什麽可交換的。
可到了某些封閉強的圈子則不同了,也可以說是高端圈子,那憑借的就是關係網。之所以富豪們都要買大別墅,未必真的是為了自住,定期不定期的組織聚會才作用更大,為了維係圈層關係的必備工具。
四、
這點在小城市更明顯。以前我有一陣子不太理解,怎麽在小城市天天都有飯局啊?恨不得有的地方能從早酒喝到夜裏,有事兒沒事兒的永遠在聚會。這種情況在北京很少見,也搭著距離太遠,湊一塊兒不容易。
後來理解了,小城市做很多事情都是要憑關係的。聚會酒局就是維係關係的必備手段,如果幾天不和別人聚一聚,簡直都有被社群拋棄的感覺。
我在好幾個小城市都見過這種名媛,官員和商人都有,幾乎沒有她們辦不成的事情。多數都兼任著當地的高層婦女群群主,比男人們的能量都大的多。北京肯定也是這種情況唄,隻是大多數人都進不去人家的圈子,也就感覺不到。平行世界,富人和普通人的圈層是沒有交集的。
當然在小城市也見過有意思的事兒,“縣城名媛培訓班”。開始我隻是聽說,後來還真的見到過兩次。估計是從大城市回家創業的,回家就弄了個這種班,教一些羨慕且想成為名媛的女人們奢侈品知識,所謂的社交禮儀和情商話術什麽的。甚至有一次我在麥肯炸雞裏見到講師教一群20左右的名媛,教的竟然是快餐禮儀。我都想不明白,吃個炸雞漢堡的還有標準規範嗎?實在有點兒扯。
五、
總之,在我看來名媛這個詞又是個被網絡玩兒壞了的,大概率是沒人敢自稱了,被別人恭維都不可能。如果說某個社區真的是名媛聚集地,那真有可能影響氛圍和品質,至少是從感覺上不太好,或許有人會擔心孩子受影響呢。
我家小區裏前兩年就住了一群名媛,附近夜總會的工作人員。每天傍晚都成群結隊花枝招展嘰嘰喳喳的去上班,鄰居們頗多怨言。最後有人找物業把她們請走了,威脅如果不搬就天天舉報夜總會。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眾號,有房產相關問題,點擊“免費谘詢”私信提問即可。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