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開年以來,支付機構嚴監管態勢不改。2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年內已有至少12家持牌支付機構遭到人民銀行處罰,處罰內容從警告到“雙罰”,還有機構最高被罰沒接近1200萬元。
就在2月14日,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公布最新行政處罰信息。其中,據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披露,山東一通支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通支付”)因在發生危害網絡安全的事件時,未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被人民銀行予以警告處罰。
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發布的罰單顯示,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聯通支付”)領到一張百萬元級別的“雙罰”罰單,開聯通支付因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三項違規行為,被處罰款118.85萬元。時任該公司總經理徐某祺對前述三項違規負有直接責任,被處罰款10.83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查詢過往支付罰單發現,從處罰事項來看,圍繞支付交易的真實性,開聯通支付所涉的違規事宜是支付機構遭罰的“重災區”。而一通支付所涉及的違規事宜在過往則鮮有出現,盡管未有罰款這類實質性處罰,但監管對於“未報告危害網絡安全事件”予以警告,也被看作是釋放了新的信號。
在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都有明確規定,支付機構的網絡安全對於支付行業至關重要,關係到用戶資金安全、信息安全以及整個支付體係的穩定。一通支付因該事項被警告,表明監管層將網絡安全管理提升到了新高度。
“此次被罰也從側麵反映出支付機構網絡安全意識與管理不足,內部網絡安全管理製度不完善,沒有明確規定網絡安全事件的報告流程等。”王蓬博指出。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這一罰單事由的出現,反映出監管部門對網絡安全事件的高度關注,也給其他支付機構敲響了警鍾,如有相關事件發生,應當及時、依規向主管部門進行報告。
除了前述兩家支付機構受罰外,年內還有多張支付罰單出爐。更早一點,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一日公布9張行政處罰信息表,9家支付機構因違法行為被罰沒總額超2000萬元。其中,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酷時空”)因8項違法行為,被警告,沒收違法所得475.16萬元,並處罰款724.08萬元,被罰沒共計1199.24萬元,是9家支付機構中被罰沒金額最多的支付機構,也是年內人民銀行針對支付體係開出的最大罰單。
此外,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易聯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反洗錢業務管理規定被處罰款90萬元,時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潭某強對該違法行為負有責任,被處罰款3萬元。
針對罰單整改進度和後續合規計劃,北京商報記者向一通支付、開聯通支付以及雅酷時空等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公司回複。
除了罰單之外,支付行業從業機構也在持續出清中。截至2025年2月18日,人民銀行累計注銷99張支付牌照,其中年內便有3張牌照注銷,市場剩餘牌照數量僅剩172張。
蘇筱芮直言,支付行業監管仍處於高壓態勢。伴隨著監管頂層製度的日益完善和監管科技水平的精進,違規機構的“小動作”已難以藏身,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後續,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據保護等相關合規工作將成為監管考量的重點。
王蓬博則認為,支付行業新處罰原因的出現值得關注,既說明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業務的創新,支付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也說明支付行業麵臨著新風險和新問題。而監管部門會持續關注並加強對這些關鍵領域的監管,相應的新罰單未來也會集中出現。預計反洗錢和商戶管理問題預計仍將占據最大比例,雙罰也仍然會是標配。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