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6日訊(編輯 馮軼)財聯社為您帶來近期外資機構對港股觀點變化。
【DeepSeek表現驚豔 市場出現拐點預期】
宏觀層麵,德銀2月5日發布研究報告稱,全球投資者今年將認識到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力優勢,而DeepSeek的推出更像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會消失。德銀的報告認為,今年中國資產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A股和港股的牛市已自2024年開始,中期將超過此前高點。小財注:斯普特尼克是指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一舉擊敗美國率先進入太空。
與此同時,高盛最新報告指出,DeepSeek的崛起,意味著AI行業的發展正從硬件基礎設施層向軟件應用層轉移,這一趨勢不僅衝擊了“美國例外主義”,也為全球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尤其是中概科技股。
需要留意的是,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將2025年英偉達GB200出貨量從此前的3萬—3.5萬大幅下調至2萬—2.5萬件,並稱最差的情況出貨量可能低於2萬,可能導致GB200供應鏈的市場影響達300億至350億美元。
而由於DeepSeek的崛起,市場也有預期國產大模型或加速國產芯片使用,利好(00981.HK)和(01347.HK)。
不過,摩根士丹利仍然預測,雲計算市場增長周期或持續至2025年上半年,但隨後第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降至個位數。
在此背景下,大摩還恢複了對(00992.HK)的“增持”評級,目標價為13.8港元。大摩認為著PC和服務器的需求改善,市場對於聯想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的普遍預期有上行空間。預計聯想第三財季收入將較市場普遍預期高出4%,淨利潤將較預期高出9%。
資金層麵,高盛發表研報表示,盡管麵臨宏觀經濟挑戰,1月亞洲工業板塊整體呈現淨買入狀態。其中,日本和中國引領了工業板塊的買入趨勢,資金流入風險資產。
據高盛的Prime Brokerage數據顯示,亞洲周期股連續第三個月被淨買入,且買入金額有所增加,資金明顯從防禦性板塊轉向周期性板塊。
截至2月5日收盤,當周已累漲逾7%,港股作為中國資產的離岸市場明顯受到資金關注。短線行情與節前外資集體看多科技股的觀點有所呼應。
【黃金避險屬性再獲機構關注】
另一方麵,黃金價格近期不斷創下新高,也被不少機構認為是應對不確定性較好的品種。
摩根大通表示,因美國關稅政策,短期看跌賤金屬,並強化看漲黃金的觀點。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其他金屬價格近期可能麵臨嚴峻的看跌壓力,因經濟增長擔憂、宏觀風險消退、美元走強。
此外,瑞銀更是表示,預計未來一年全球各地央行將繼續積極購入黃金,將未來12個月黃金價格預測上調至每盎司3000美元。花旗也將2025年黃金平均預測從2800美元/盎司上調至2900美元/盎司。
【小米股價新高仍獲增持評級 花旗看多比亞迪目標價500港元】
熱門個股方麵,比亞迪將於2月10日召開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的消息也引發關注。
花旗發表報告表示,比亞迪(01211.HK)推出的新產品、創新純電汽車平台的引入、擴大定價策略以及ADAS技術的啟動應該會提高訂單量。預計將取得非普遍預期的環比增速。維持公司“買入”評級及目標價500港元。
具體來看,花旗預計比亞迪將在2月及3月批發交付各為32萬及37萬輛汽車,一季度同比增長58%。隨後在2025年第二季/第三季交付130萬、160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2%和41%。
此外,短線因汽車業務表現亮眼,股價不斷續創出新高的小米集團(01810.HK)也再度獲得了摩根士丹利的“增持”評級,目標價進一步升至45港元。
由於2025年1月國內車市仍然實現顯著同比增長,外資機構對汽車板塊也保持關注。
裏昂發表研報表示,春節期間,汽車廠商在季節性疲弱下交付量有更多亮點。由於拉丁美洲及亞太地區市場的認知度強勁,比亞迪出口量達6.6萬輛,環比繼續增加。國內市場方麵,吉利憑借在內燃機SUV及高端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優勢,創下了月度銷量新高。另外,由於自動駕駛滲透率不斷提高以及新車強勁推出,小鵬銷量突破3萬輛。
綜合來看中國汽車行業競爭仍將激烈,而降價幅度將較市場預期溫和,繼續看好擁有明確汽車產品線及可證明穩定盈利能力的車廠。